秋風起,樹葉落,又到了做小菜的時候

時間已到11月份,家裡也提前供暖了。

秋風起,天氣轉涼,樹葉變黃、紛紛落下,路上的落葉多了,上下班看到路邊賣白菜、蘿蔔、紅薯等多了起來,也有賣辣疙瘩和鬼子姜的。

鬼子姜,又叫洋姜

我們當地稱辣疙瘩

天氣越來越冷了,冬天就要到了,為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天,大多數的人家要做幾樣佐餐的小菜,也為冬天的當家菜——白菜做些點綴。常做的幾樣有:

醃鹹菜或醬菜,食材就是白蘿蔔,醃鹹菜容易些,把白蘿蔔洗淨控幹,泡在盛滿鹽水的缸裡,鹽水那是相當的鹹,覺得跟食鹽也差不多。醃得好的鹹菜切開後呈透名狀發黃,現在我們當地吃驢肉火燒,贈送的鹹菜就是這種,味道比家裡的差多了。做醬菜就複雜多了,白蘿蔔洗淨切條,晾曬幾天,去掉一定的水分,然後根據蘿蔔的重量,按比例加入醬油、食鹽、辣椒、白砂糖、白酒、熟的植物油等配料醃起來,到二十天左右就可食用了。

辣疙瘩的葉子和果實均可食用。辣疙瘩的葉子焯過水後,醃在小甕裡,想吃的時候撈出一些來,配上粉條和油渣蒸大包子,那時相當的美味。辣疙瘩洗淨後,擦成細絲,點綴些胡蘿蔔絲和泡好的黃豆,鍋裡倒入適量植物油,下花椒爆香後,炒好,不能過軟也不能過硬,一層層地再放入小甕裡,可以吃整個冬天。食材是一樣的,步驟也一樣,但火候不一樣,每家的味道是不一樣的。主要是吃辣疙瘩絲的「嗆」味,如果感冒了,吃幾次辣疙瘩絲,鼻子通了,沒準感冒也就好了。

上面的對我來說太複雜了,做不好,也沒做過。我做最簡單的——醃鬼子姜(洋姜)。把洋姜洗淨,晾乾,放在一個容器中,加醋要漫過洋姜,再放些白糖和幾個辣椒就可以了,放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。想吃時,撈出幾個來,衝乾淨,切成絲即可。我還有個更省事的做法,把洋姜洗淨控幹後,直接泡在初夏時醃蒜的醋湯裡,一舉兩得,一醋湯兩用,一物兩用。

婆婆每年要趕在天氣變冷以前,除了買大白菜,大蔥和粉條,還做好幾樣菜,就好像為了迎接冬天似的。年年如此,成了固定的模式和過冬的儀式。

吃粥時,可以加些小菜佐餐,很不錯的。以前的人們,冬季主要吃白菜、蘿蔔和土豆,儘管白菜的吃法多樣,有醋溜白菜,白菜豬肉燉粉條,還可以做餃子餡,長時間地吃一兩種菜也有吃煩的時候,也就是在過年時買幾樣鮮菜。人們為了豐富單調的餐桌,也是在冬季好儲存,想了好多方法,做些小菜。以前還有在夏季,豆角正當季時,曬乾豆角的,有在西紅柿大量上市時做西紅柿醬的,為了就是能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變變花樣。

現在超市裡的蔬菜品種豐富,一年到頭,什麼菜也能買到,但白菜還是冬天的當家菜。現在的人們仍有儲存大白菜的習慣,數量比以前是少多了,再買上一、兩捆的大蔥,一些寬的細的粉條,就能心安地過冬天了。

現在的人們再做小菜,也不是當成任務來完成了,主要是變變花樣,更多地是當成了一種傳統和習慣。年年冬天到來前這麼做,心裡也就放心了,度過寒冷的冬天,等待過年,迎接來年春天的到來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