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作為補氣的聖藥,知名度很大,在日常工作中好多人會問:「醫生,我老是感覺沒力氣,能泡點黃芪喝麼?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黃芪。
黃芪,補藥之長
黃芪的「芪」是一個藥名專用字,原來的寫法是「黃耆」。耆字的原意是年長,民間有六十歲為耆之說。李時珍說:「耆,長也,黃耆色黃,為補藥之長,故名黃耆。」其中「補藥之長」就是說黃芪補氣的功效非常之好。
黃芪產於我國山西、內蒙古、東北、陝西、甘肅等地。山西晉北的渾源、繁峙、應縣、代縣、廣靈一帶產量較大、質量最優,是頂級黃芪——正北芪的產地。好的黃芪外皮發白,內心發黃,斷面切片沒有洞,聞著有一股腥氣,嚼著又有微甜的味道。
要使用一味藥,先了解它的性味、功效、用量等是基礎,黃芪也一樣——
【性味與歸經】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補氣昇陽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生津養血,行滯通痺,託毒排膿,斂瘡生肌。用於氣虛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氣下陷,久瀉脫肛,便血崩漏,表虛自汗,氣虛水腫,內熱消渴,血虛萎黃,半身不遂,痺痛麻木,癰疽難潰,久潰不斂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9~30g。
此外,在藥典裡,黃芪之後還有一味炙黃芪,它和黃芪(生品)的功效有差別,用時也需區分辨證:
4款黃芪藥膳推薦
中醫認為,黃芪能防治感冒、抵抗病毒、提高免疫力,增加人體抵抗力,少受病毒侵犯。氣血虧虛、瘡口久不癒合、小便不利、身體瘦弱、體質差的患者平時可用於家庭煲湯或煮水、泡水喝。下面4款簡單的藥膳方,適合不同人群食用。
1.砂仁黃芪豬肚湯
材料:砂仁6克,黃芪20克,豬肚1個,花椒3克,八角2克,姜10克,鹽12克小蔥10克。
做法:豬肚洗淨,將砂仁、黃芪裝入豬肚內,加水燉熟,調味食用。
功效:益氣健脾,消食開胃。適用於脾胃虛弱、胃脘疼痛、胃下垂及慢性胃炎。
2.黃芪山藥粥
材料:黃芪30g,山藥60g(研粉)。
做法:將黃芪煮汁300ml,去渣,加入山藥粉攪拌成粥。每日1至2次。適用於糖尿病患者,脾腎虛弱者。
3.黃芪羊肉湯
材料:羊肉(肥瘦)1000克、黃芪50克、花椒、八角各2克、姜、鹽、小蔥各10克。
做法:將羊肉洗淨,切成小塊;羊肉塊放入燉鍋內,加入調料及黃芪,再加水,用慢火燉爛即成(大火燒開,撇去浮沫,轉用文火慢燉,約2小時左右)
功效:補腎壯陽、補虛溫中等,適合男士經常食用。
4.黃芪紅棗茶
材料:紅棗20克,黃芪10克。
做法:紅棗用溫水泡發洗淨後,去核;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-30分鐘;點火,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。
功效:補氣補血,藥性平和,無特殊藥味,易於接受,在冬天可以長期服用。
黃芪、紅棗製成的茶,還適合女性減肥,可以有效排出體內毒素,還有美容養顏、滋補的作用。
食用黃芪注意事項
1.身體壯實者勿用。虛則補之,不虛不補,越補越虛。
2.不可過量,黃芪防病每天15g左右,過多可能出現頭暈、噁心。如果出現,用橘子皮泡水喝一天就會解除。
3.無汗、上火、尿多、患有感冒的人及特殊人群(孕婦、嬰幼兒、經期女性)忌用。
4.陰虛火旺、脾胃虛弱、急性炎症期及溼熱患者不宜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