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小新聞客戶端6月22(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李俊玲)隨着端午節的臨近,大街小巷又開始飄起了糉子香。端午節吃糉子,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。可是美味的糉子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。那麼,糉子怎麼吃比較健康?哪些人羣不宜吃糉子?怎樣挑選糉子?昨天,煙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營養專家提醒說,老人、小孩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羣不可多吃糉子。
連吃三天糉子,老人老胃病復發
69歲的劉女士平時就喜歡吃粘糯的東西,前幾天,鄰居包了一大鍋八寶和大棗的糉子給她送了十多個。劉女士非常高興,當天晚上吃了倆個大棗糉子。因爲怕天熱糉子壞了可惜,劉女士連續三天都吃的糉子,誰知昨天下午,突然胃疼得難受,家人趕緊送她到醫院看急診,經檢查醫生診斷是消化不良導致老胃病發作了。
對此,市疾控中心營養專家表示,糉子香甜軟糯,深受市民喜愛。但一次不宜進食過多,尤其是老人和孩子,更不適合晚上食用。
那麼,糉子怎麼吃才比較健康呢?營養專家對記者說,很多人習慣把糉子當早餐來吃,其實這是不可取的。早晨是人的胃腸道功能最弱的時候,而由糯米爲主要原料的糉子黏性高,不易消化,一旦進食過多,會刺激胃酸分泌,可導致有慢性胃炎、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,同時,還會出現泛酸、燒心、惡心等情況,從而影響一天的工作、生活和學習。
當然,晚上睡覺前也盡量不要吃糉子,否則會導致胃脹。如果一定要吃,最好在食用後散散步、慢跑、做做運動,這樣便於胃腸蠕動,促進消化,或者吃些山楂片、健胃消食片、酵母片來幫助消化。
營養專家建議說,糉子最好在兩餐之間吃,如果做不到,中午吃爲宜,最好熱吃,涼食易傷胃。另外,糉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、肉類與油脂,在吃糉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、水果,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的攝入。如果過節家裏自己包糉子,要把握“現包、現吃”的原則,而從超市中購回的冷凍糉子,應蒸煮透了再吃。
這類人羣不宜吃糉子
營養專家介紹說,以糯米做主料的糉子不宜消化,過食會因傷脾胃而引起腹脹、腹瀉等症狀。因此,老人、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羣不可多吃,如果食用,最好選擇小個糉子,尤其是含有粗糧、不加油不加肉的糉子。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強者,也應遵循“少食多餐”的原則。
另外,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食,因爲糉子熱量、脂肪多,會增加血液粘稠度、加重心髒負擔和缺血程度,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;如肉糉中雖然蛋白質含量高,卻含有大量的脂肪,高血脂病人當然是要避免的,可以選擇豆沙糉、小棗糉和八寶糉等品種。膽囊炎患者不宜食用加了臘肉、蛋黃之類的糉子。
記者了解到,爲了滿足人們追求低熱量的需求,今年市場上的無糖糉子多了起來。一些銷售人員介紹說,這些無糖糉子使用的是甜蜜素等甜味料,不含蔗糖成分,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。對此,市疾控中心營養專家提醒說,糯米本身升高血糖的作用就非常明顯,無論是否無糖,糖尿病人都不應多吃糉子。而且有的糉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、豆沙等,多食會加重病情。
此外,糉子不易消化,容易引起積滯,尤其吃了油膩之後再吃糉子,更易引起消化不良,所以,腸胃不適、胃酸過多和胃潰瘍的人也應當少吃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