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最出名的5道經典名菜,麻辣鮮香,色味俱全,麻婆豆腐排第幾

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,也是漢族傳統四大菜系之一。川菜的特點是取材廣泛,調味多變,菜式多樣,醇濃並重,由於川菜善用麻辣調味,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川菜就是以麻辣爲主,其實川菜的特點更準確地說是“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”。

川菜可以劃分爲三派,即上河幫、小河幫和下河幫。

上河幫以川西成都、樂山爲中心地區的蓉派川菜,以回鍋肉爲典型代表。

小河幫以川南自貢爲中心的鹽幫菜,包括宜賓菜、瀘州菜和內江菜,以水煮牛肉、粉蒸牛肉爲典型代表。

下河幫即以達州菜、重慶菜、萬州菜爲代表的江湖菜,以重慶火鍋、辣子雞、毛血旺等爲典型代表。

川菜色香味俱全、麻辣鮮香、做法講究,現在已經傳遍全國各地,無論南北,川菜的口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,這就是川菜的魅力所在。那你知道最受歡迎的川菜是哪一道嗎?

第5名:毛血旺

1、鴨血、毛肚、午餐肉、魷魚、黃豆芽,經典的毛血旺搭配。剩餘的蝦、川粉、青菜一類的都是視情況而定。喜歡吃就放,不喜歡吃不放。

2、食材都處理幹淨,魷魚須切斷,魷魚筒改花刀,切成魷魚卷,剩下的該切片切片,該撕開撕開,蝦線用牙籤挑出來,再切點蔥姜蒜片,抓進去一小把麻椒,一小把幹辣椒爆鍋用,另外再準備適量的麻椒、燈籠椒和二荊條辣椒,一會激油的時候用。

3、燒半鍋開水,先放黃豆芽汆燙半分鍾,去去豆腥味,然後把川粉也放進去,稍微煮軟一些就管出鍋了。並用清水衝衝,省的粘一塊。

4、準備汆葷菜。先放魷魚、再放鴨血、接着是蝦、午餐肉,順序就是先煮難熟的,再煮好熟的。臨出鍋把毛肚倒進去,燙個三五秒鍾立馬倒出來,再迅速的過過涼,這一步主要是爲了去腥,毛肚可不要汆,不然後面再煮就老了。

5、鍋洗淨燒油,放蔥姜蒜片、幹辣椒、麻椒,一塊小火爆香,加兩勺豆瓣醬炒化,炒出紅油,再來一塊火鍋底料,豆瓣醬和火鍋底料是在家做毛血旺最簡單、最出味的兩種調料。

6、充分的把香味炒出來,然後沿鍋邊舀進去半鍋水,大火咕嘟,加鹽、雞粉、胡椒粉、胡椒粉管多點,去腥又增香,蠔油提鮮,生抽、老抽,湯底管稍微調鹹一點,後面一涮菜,鹽味會降低。大火咕嘟個四五分鍾,讓醬料的香味都融到湯裏面。

7、然後這些料渣就沒啥用了,給它打出來,依舊是先煮素菜,黃豆芽、川粉斷生以後再放上海青,一塊煮熟,撈出來墊底。

8、接着是剛才汆煮過的所有葷菜,多煮一會入味,淋上一點白酒,熱氣一激,煮個一兩分鍾就管出鍋了。最後再燙毛肚,默數八個數立馬出鍋,再煮就不脆、嫩了。再舀幾勺湯。

9、鍋裏加菜籽油,再倒點紅油,一塊加至兩百度,起鍋,放蒜末、麻椒、接着是二荊條、燈籠椒,一定要注意好先後順序,炸香以後澆到菜上即可。

第4名:酸菜魚

1、3斤左右的草魚殺好,魚頭剁開,魚骨、魚刺直接剁成小段,魚片切成不薄不厚。先把魚頭、魚骨和魚刺放入清水中反復衝洗,洗去雜質和血水,魚片也清洗幹淨擠去水分。

2、給魚片去腥味,入底味,加入食鹽、胡椒粉、料酒,用手抓拌均勻,接着打入一個雞蛋清快速攪拌,再撒入一把生粉,繼續攪拌上漿,至少攪拌1分鍾以上,醃制十分鍾。

3、酸菜切薄一點容易入味,一把小米辣切成小段,大蔥切成蔥段,生姜切成姜片,再抓入花椒、幹辣椒,大蒜切成碎末,幹辣椒段,白芝麻一小把備用。酸菜焯一下水,去除雜質,消毒殺菌,焯水一分鍾後撈出備用。

4、起鍋燒油,熱鍋涼油,加入小米辣、蔥、姜、花椒和幹辣椒,炒出香味,倒入酸菜大火翻炒,聞到濃鬱的酸菜味道盛出備用。

5、然後鍋內燒油,倒入魚頭魚骨,淋入適量料酒,晃鍋煎魚多煎一會兒,讓魚內的蛋白質遇熱釋放膠質,讓湯汁更濃鬱,煎好倒入開水,炒香的酸菜。

6、調味加入料酒、食鹽、雞精、白糖、胡椒粉,攪勻化開調料,不要煮的太久,兩分鍾以後把魚骨和酸菜盛入盆中。起鍋下入醃好的魚片,開火煮20秒鍾以後撈出魚片,倒在盆中,接着大火把湯汁燒開,輕輕澆在魚片上。

7、最後再次起鍋燒油,油燒至7成熱倒入蒜末、幹辣椒段、白芝麻,5秒鍾後,把熱油澆在酸菜魚上,再撒上蔥花點綴即可。

第3名:麻婆豆腐

1、嫩豆腐切成1.5釐米見方的骰子塊,牛肉切碎丁,一會炒臊子用,麻婆豆腐酥就酥在這牛肉臊子上,豆瓣醬、豆豉剁剁再用,好出味出色。

2、鐵鍋燒熱,先焙花椒,再焙辣椒,不容易糊,一直把水分焙幹,焙到一攆就碎的程度出鍋,晾涼軋碎,現做現用的刀口辣椒才是麻婆豆腐的靈魂。

3、豆腐打焯用的是淡鹽水,去腥入味,還不容易碎,一開鍋就倒出來,再涼水衝一下,省類粘一塊。

4、炒牛肉臊子先滑鍋,小火不停的翻,一直把牛肉炒黃,帶着焦邊,才放蔥姜末,爲的就是個酥字,接着下豆瓣豆豉,炒出紅油。

5、再往鍋裏加半勺刀口辣椒,加水,和豆腐持平的量,調味放雞粉、胡椒、生抽、老抽,麻辣味熬出來才再放豆腐。

6、豆腐咕嘟個兩三分鍾,湯汁收下去三分之一的時候準備勾芡。第一次是薄芡增味,湯汁剩一半的時候勾第二次芡,增加豆腐之間的拉力防止出水,第三次是厚芡,臨出鍋撒青蒜,刀口辣椒,大火加持,即可出鍋。

第2名:辣子雞

1、三黃雞半只,先把雞屁股去除,把雞肉剁成小塊,剁的越小越入味。剁好之後放入清水中,把上面的血水洗幹淨,準備下一步醃制。大蔥切成蔥花,大蒜拍扁切成末,生姜拍碎也切成末,放在一起,再準備油炸花生米200克備用。

2、加入食鹽2克,雞粉2克,十三香1克,胡椒粉2克,再放入一勺辣妹子辣椒醬,用手抓勻,給雞塊碼味,再放入一點澱粉鎖住雞塊中的水分,拌勻醃制20分鍾。

3、鍋內燒油,油溫五成熱,把雞塊一塊一塊放入鍋中,中火先炸2分鍾,炸出雞塊中的水汽,常用勺子推動,把粘在一起的雞塊打散,雞塊炸香炸定型以後轉爲中大火,繼續炸30秒鍾,把雞塊炸焦酥、炸成金黃色倒出控油。

4、鍋內加入辣椒油,放入花椒10克,幹辣椒50克,開小火煸炒,炒出辣椒的香味,加入一勺香辣醬,翻炒均勻,把切好的蔥姜蒜倒進去,一起爆香,然後倒入炸好的雞塊和花生米。

5、調味加入一勺雞粉2克,一勺白糖,少許食鹽和十三香,開小火翻炒2分鍾左右,讓辣味融入到雞塊裏面,再撒上孜然粉,淋入一點花椒油,快速翻炒幾下,就可出鍋裝盤,最後撒上蔥花和熟芝麻,美味即成。

第1名:回鍋肉

1、二刀肉,四川叫坐墩兒肉,即後臀尖兒,肥瘦相連,不易分離好成型。冷水下鍋汆煮,煮出血水,放入八角、姜片、幾粒花椒,料酒,蓋上鍋蓋中小火慢煮十二分鍾,七八成熟即可。後期還要煸炒。

2、青蒜苗先把杆拍散,再斜刀切段,好出香味。葉和杆的成熟度不一樣,先炒杆增香,出鍋前放葉提味增色。幾粒豆豉用刀軋碎。郫縣豆瓣用刀剁細,好炒出香味和紅油,不留渣。

3、老式回鍋肉必須用甜面醬,甜中帶鹹,同時又有醬香和脂香,更有回味。稍微來一點料酒謝開,攪勻備用。

4、二刀肉煮至能用筷子輕鬆穿透,同時還沒有血水溢出來,差不多就是八成熟,把它取出來切片,每片都保持在兩毫米的厚度正合適。

5、烹炒之前要充分的滑鍋,把鍋炙熱潤透,留少許底油,把肉片倒進去翻炒,讓它均勻受熱,炒的時候肉片會慢慢吐油,逐漸卷成燈盞窩的樣子,形狀卷好以後把肉片扒到一邊。

6、先放豆豉,把醬香味炸出來,緊接着放蒜末,然後把豆瓣醬放進去,小火炸出紅油,最後放甜面醬,和肉片一起炒上色入味。一定要注意好醬料的下鍋順序。

7、然後放蒜苗杆快速炒出香味,臨出鍋前方蒜苗葉,蒜苗葉三四成熟的時候就管出鍋了,餘溫下會持續的釋放清香味,使菜品帶着鮮味味兒上桌。

第一美食編輯:啓明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