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梅枝頭俏開花,臘肉香飄千萬家。冬天的美食盛宴,從一碗香噴噴的臘肉飯開啓。
老人們常說:“夏吃豆,冬吃肉,食物有時序,對着季節吃才能健康又長壽。”冬吃肉,對家鄉人來說,最偏愛於一碗臘肉飯,它是人們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,老少皆食,老少皆愛。
每年冬天,天氣寒冷下來,亦或是大雪封門,勞累了一年的家鄉人被迫放下了手裏的農活兒,有了大把的閒暇時間,便可以精心準備吃食,好好慰勞自己的胃了。他們把臘肉切成小塊兒或肉丁,配以土豆、紅薯、菜豆粒、板慄、南瓜、火腿腸、萵筍塊兒等,放入食鹽、調味料和少許醬油,混合均勻後加入淘洗幹淨的大米中,加水置於電飯煲裏蒸煮。還可以直接用柴火竈燒煮。將準備好的食材倒入大鐵鍋中,竈洞裏添幾把柴火,大火燒開,待水分即將收幹之時,抽柴減火,慢悠悠地烤,烤出一層金黃香脆的鍋巴,最後待臘肉飯的香氣四處彌漫,染香了整個屋子的時候,也就拉開了享用臘肉飯的序幕。
在我們家,每年一入冬,母親只要空閒下來了,就會不定期地做我最愛吃的土豆臘肉飯。母親取下掛在樓板上的臘肉,抹掉肉上因歲月長久而生出的一些白黴,用刀刮掉肉上腐皮,置於柴火堆上燒一燒,燒得肉皮焦黃,再使清水反復泡洗,除盡雜物,選肥瘦適宜的部分切成體積稍大一點兒的肉丁。而後挑選幾個又大又圓且“膚色”泛黃的土豆(這種土豆含澱粉多,煮熟了吃着香滑軟糯),洗淨切成小小的四方塊兒,與臘肉丁一起入鍋,加入蔥、姜、蒜,略微炒一下,至有油溢出時即可。再倒入提前淘洗好的大米,加水,添柴,蓋上木質大鍋蓋,大火蒸煮收汁後,改用小火慢煨,或直接褪去竈膛裏的柴火,利用未燃盡的炭火慢慢地燜。一段時間後,大鐵鍋的底部就會烘烤出一層黃澄澄的鍋巴,一掀鍋蓋,肉香撲鼻,米味誘人,讓人垂涎欲滴。盛一碗,大快朵頤,脣齒留香,左突右竄,每一口都能浸潤肺腑,深深地香到骨子裏。
兒時的記憶中,對於母親做的臘肉飯,我尤愛吃那焦黃的鍋巴。臘肉飯鍋巴鮮香味美,嚼着咯嘣脆。鍋巴上有肉丁、有土豆、有白米,油鹽皆在,可以說是有色、有香、也有味,滿滿的舌尖幸福感。
現在每到冬天寒意乍起時,我都會想起臘肉飯,總忍不住懷念它的味道。似乎只要是聞一聞它的香氣,我都能感覺到胃裏暖暖的,我身邊的冬天,也是一個暖冬。
(顏克存)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2年12月16日06版)
本文來自【中國食品報】,僅代表作者觀點。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。
ID:jrtt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