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喜歡喝菜粥,現在,我也經常熬些菜粥,尤其是冬天,更是希望喝一碗自己熬的菜粥解饞。小的時候,母親最常給我們做的美味,就是熬菜粥。這是母親家鄉的味道,更是老百姓飲食的味道。
菜粥熬起來不費事,特別是有了高壓鍋以後,熬菜粥就更省事了。放上米,先熬一會兒,然後,再放上一些雜面條,待熬到六成熟的時候,再放進一些幹菜,菜粥熬的黏黏糊糊,放上點鹽,就算是熬熟了。
大約十三歲那年,曾祖父、爺爺、奶奶來信說,出去十多年了,很是想念。父母親問我的想法,我說,可以。於是借着過春節的時間,我回了一趟老家,與曾祖父,爺爺奶奶過了一輩子唯一的一次春節。
六十年代,雖說經濟條件不大好,但是,老人們見到孫子,心裏甭提多高興了,想盡辦法做點好吃的。家鄉人喜歡早上這頓飯熬一點棒子面粥,然後再吃點窩頭,玉米餅子,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早飯了。
有時奶奶問我,想吃的什麼?我告訴奶奶,能不能熬點菜粥呢?奶奶說,沒有問題。家鄉沒有大米,奶奶就用小米熬了菜粥。粥裏也放了幹豆角,幹白菜,自己擀的綠豆雜面,味道很是特別。
自己成家之後,我雖然喜歡喝菜粥,但是,夫人不大喜歡,沒有辦法,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。爲此,每次夫人問我,吃什麼啊!我就說喝粥,一般她都會熬些綠豆粥,小米粥。如果她說,你自己熬吧!我就會熬菜粥。
沒有想到的是,時間長了,兒子喜歡上了喝菜粥,有時,還特意要求我給他們熬菜粥,而且每次熬了這樣的菜粥,一家人都會喝得肚子鼓鼓的。有人說,飲食是會傳承的,原本我是不大贊成這樣的說法現在我有點相信了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