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早上,俊哥來到辦公室附近一家專做稀飯、煎餅的早點店吃早餐。
一碗粥,兩個素餅,一個雞蛋、一碟大頭菜,只花了4元錢,就吃了個肚兒圓。
俊哥去吃的時候已是8點半,用餐的早高峯差不多已過去了。當俊哥去夾鹹菜的時候,發現一大盤子大頭菜絲還剩一大半。
稀飯配大頭菜,是很多老襄陽人吃早餐的標配。可俊哥發現,吃早餐夾大頭菜的食客卻越來越少。
俊哥突然意識到,現在能吃到大頭菜的地方好像也越來越少了。店主是年過七旬的老大媽,她依然提供大頭菜,看來是很有大頭菜情結啊。
想到這裏,俊哥就拍了個稀飯配大頭菜的照片,發在朋友圈,順便做了個調查,不想到引發朋友們的熱烈討論。
俊哥把同樣的圖片和文字發到襄陽名流匯A羣中,一些朋友也是熱心的參與了討論。
盡管朋友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,但大頭菜吃者越來越少是個不爭的事實。大頭菜與榨菜同樣屬於開胃菜,榨菜的境遇相比要比大頭菜要好很多吧。在今年八月發生的“榨菜哥”事件,也讓國人們警醒不少。
原來,今年8月臺灣播出的一檔政論節目《關鍵時刻》。所謂的“資深財經專家”黃世聰在節目中談論所謂的“中國大陸內部問題”時聲稱,榨菜是大陸人吃泡面時一定要加的,但最近大陸企業涪陵榨菜“股價大跌”,大陸人“連榨菜都吃不起”。
他更危言聳聽宣稱,“這就是非常大的警訊,所以現在全中國大陸民衆都繃緊神經。”
真的連鹹菜的都吃不起了嗎?這顯然是無稽之談,這個新聞對於咱們大陸人來說,那都不是事兒。
但是說回想到襄陽大頭菜的境遇,俊哥還是特意去打聽了一下。現在市場上的大頭菜一般在2-3元一斤。對比起其他菜來說,這價格顯然不貴。
可是隨機問了幾個市民,竟然還真有不少人覺得貴了!
“現在的大頭菜越來越貴,小時候幾分錢一斤,後來一毛五一斤,後來一塊五,現在兩塊五,現在街上應該是3塊錢一斤。”50後市民潘女士告訴俊哥。
哦,是因爲有對比,但是這幾年的物價飛漲,其他菜、糧油類也早就水漲船高,大家還是該吃吃該喝喝,怎麼獨獨大頭菜就因爲物價上漲就不吃了呢?
一問:爲何越來越貴?
正如潘女士所說,現在市場上散裝的大頭菜批發價基本在2-3元一斤,傳統制法大頭菜散裝價在5元一斤以上。
網上賣的原菜3斤裝、5斤裝大概3-6元一斤。淘寶和超市裏50克、70克袋裝一包的價格在1.2-2元之間。800-1500克禮盒裝價格爲35-40元一盒。
可是,商家可能要說了,你不看看現在白菜蘿卜什麼價?
可是一口鹹菜,到底貴在哪兒呢?
二問:爲啥沒以前的好吃?
現在的大頭菜普遍反映沒以前的脆、嫩,味道上最大的特點是鹹,醬香味似乎很少了。
三問:大頭菜送禮已OUT了嗎?
家裏來了外地人,總是要請對方吃襄陽特色菜的,以前都會做大頭菜,現在都請吃大蝦。
四問:外地爲何買不到?
現在都2019年了,涪陵榨菜都走向世界了,怎麼在中國其他地方還是看不到大頭菜的身影?
五問:鹹菜不健康?
現代人越來越追求健康。傳統觀念裏,鹹菜高鹽,絕對不適合長期吃,尤其是老人孩子。
可是查到資料,說大頭菜富含營養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?
據襄陽文化老人鄒演存回憶,抗戰之前,在樊城中山前街中段,店鋪商號林立。那時,樊城、襄城兩鎮的醬園共有57家,每年僅醃制的大頭菜就達四五十萬斤。襄陽大頭菜在襄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可見一斑。
襄陽人喜歡吃大頭菜,一是本身口感好,二是從小培養的口味習慣,三是帶着濃濃的家鄉情結。曾幾何時,大頭菜是襄陽人民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佳餚。肉絲炒大頭菜、辣椒大頭菜,在襄陽娃兒的心裏,那絕對是頂級美味。
這幾年,在外省市的一些超市裏也曾出現了襄陽大頭菜的便捷裝或者是禮盒。
看得出,襄陽的醬品企業一直在尋求發展,希望襄陽大頭菜能走向更大的市場。
但是曾經家家餐餐都吃的平常滋味,如今卻給年輕人一種不知道在哪裏買以及只是送人的特產的距離感,這是怎麼回事呢?
五問襄陽大頭菜,既是襄陽人民心中的疑問,也是大家的殷殷期望。
作爲寄託着許多家鄉人情結的襄陽大頭菜爲何是現在的現狀,歡迎讀者朋友們都來探討下這個問題。
文字|王志娟姜宗俊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