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重慶南山泉水雞
衆所周知,在家常菜烹飪中,雞的吃法數不勝數。但重慶“南山泉水雞”可謂獨領風騷,食者趨之若鶩,其聲名現已遠揚大江南北。
上世紀80年代中期,南山人大多以種花爲主,一位叫李仁和的村民除了種花、蔬菜之外,還開了個“幺店子”(重慶方言,意即食店),以供南來北往的旅客隨意吃點家常菜填飽肚子。因食店後院有一口深井,水源自山泉,遂取名“泉水食店”。店開到1993年,一天與朋友閒聊雞的吃法,於是他試着從籠裏抓出一只土雞公,宰殺洗淨後切成小塊,撒上鹽、姜末,和着八成熱的一斤菜籽油酥炸,幾分鍾後,倒出部分菜油,加入一定比例的泉水和事先已酥制好的花椒、幹辣椒、大蒜、豆豉、冰糖等十數種佐料繼續炒、煨約20來分鍾起鍋完成。爲了確認菜名和店址,李仁和幹脆取其店名,就此,一道具有“麻、辣、燙、鮮、香、嫩”特色的菜品———“泉水雞”問世了。
該菜品一推出,便因用料獨特、麻辣味足、鮮酥爽口且價格實惠而深受食客青睞追捧。現在吃泉水雞,一般有3種吃法,俗稱“一雞三吃”。除了前面講的一種外,另兩種即是“泡椒(青椒)炒雞雜”、“雞血清湯”。2001年,“泉水雞”被原國家內貿部評爲“中國名菜”,2003年又被有關權威部門評爲“全國綠色餐飲菜品”。
材料:農村土雞公(烏骨雞也可)一只,色拉油(菜油)1斤,幹青花椒2兩(泡辣椒2兩,幹辣椒(紅辣椒)3兩,泡姜2兩郫縣豆瓣2兩,姜1兩,大蒜1兩,料酒,味精,胡椒,白糖,精鹽,香蔥少許,雞蛋兩個,鮮湯(可以用豬骨頭或者魚片熬制),礦泉水備用
制作方法:
1、首先將活雞宰殺燙毛去內髒,清洗幹淨,再砍成大指拇(也可大些)般大小的方塊,用清水衝洗血水後放入少許的姜粒、蒜泥和準備好的兩個蛋清,再放入少許的精鹽攪拌用器皿盛好。
2、豆瓣斬細,泡海椒斬細,幹海椒切成節,豆豉切細粒,生姜切米,蒜切細米,小香蔥切蔥花,熟芝麻炒熟待用。
3.鍋置火上倒入油半斤,將油燒至五成熱左右時倒入雞塊過油,稍微炸一下撈起待用。
4.油鍋放油,將油燒至七成熱時,下幹海椒節炸酥香,再下幹青花椒粒炒香,接着下豆瓣、泡椒末、豆豉、姜米、蒜米進行翻炒,炒爲一體成油紅亮、味酥香時滲鮮湯,倒入雞塊,放入料酒、白糖、胡椒、食鹽、醬油燒至雞塊軟離骨時,加入味精,淋上香油推轉起鍋倒入圓湯盤內,撒上熟芝麻、小香蔥花即可。
2
剁椒鯊魚肚
特點:
酸香適口、魚肚軟糯。
原料:
發好的冰凍鯊魚肚350克,白菜幫300克,紅小米椒30克,泡酸菜100克,泡姜30克,泡海椒150克,香蔥花5克。
調料:
精鹽8克,雞精9克,料酒、水澱粉各10克,香油5克,美極鮮醬油2克,骨頭湯300克,色拉油80克。
制作方法:
(1)將鯊魚肚解凍下沸水鍋中大火煮3-5分鍾後撈起,去掉雜質改成兩刀三片的佛手型。
(2)白菜幫片成斜刀片,入五成熱的油鍋(內下20克色拉油)中清炒至斷生裝盤墊底;泡酸菜、泡姜切成大片;泡海椒用刀剁碎;紅小米椒、香蔥花切碎。
(3)鍋內放色拉油60克,燒四成熱時下入切好的泡酸菜、泡姜、泡海椒中火炒3分鍾後添入骨頭湯,大火燒3分鍾後撈去泡酸菜、泡姜片、泡海椒,下入鯊魚肚,烹入料酒,放精鹽、雞精、美極鮮醬油,中火煨4-5分鍾,水澱粉勾芡,淋香油裝入白菜墊底的盤中撒上紅小米椒碎和香蔥花即可。
3
炭火鮑菇肥牛
特點:
自制醬香氣濃鬱。
原料:
水發幹杏鮑菇80克,進口肥牛(刨成薄片)300克,黃彩椒6片,西芹片50克。
調料:
自調麻醬約50克,味達美5克,香菇粉3克,鹽3克,味精2克。
自調麻醬:
芝麻醬10克,花生醬10克,廣合腐乳1塊,沙茶醬5克,小磨香油10克,糖蒜蓉(糖蒜去皮後切碎成蓉,酸甜開胃)5克,攪和均勻。
制作方法:
(1)發好的杏鮑菇改刀成一寸長的片,放入二湯沒過,上籠蒸約40分鍾至透(這樣處理口感柔和滋潤)。蒜籽、洋蔥炒好後墊入砂鍋。
(2)蒸好的杏鮑菇擠幹水分,起炒鍋放底油,入杏鮑菇煸炒一下,再入西芹、黃椒片,入香菇粉、鹽、味精、味達美調味翻炒至熟,裝入砂鍋內。
(3)肥牛片焯水後瀝幹,另起鍋放入少許色拉油,人蔥姜蒜片略煸,下入自制麻醬,入少許二湯,再放一點味達美,下入肥牛片快速翻炒二下,倒入砂鍋內即成。
注意:
此菜中汁水要少,突出幹香。
4
黃燜牛肝菌
特點:
此菜制作簡單,牛肝菌價格比較貴,少量便可增鮮,提升了檔次。黃燜汁綜合了香辣、幹辣、麻辣等多種味道,可批量生產,隨用隨取,十分方便。
黃燜後的牛肝菌整個味道非常鮮嫩,咬一口滑滑的,完全沒有幹炒時那種比較粗糙的感覺了。
原料:
牛肝菌100克,土豆塊300克。
調料:
黃燜汁150克,溼澱粉10克,色拉油400克(約耗40克),香菜2克。
黃燜汁做法:
將A料(餈粑辣椒1幹克,郫縣豆瓣醬500克,辣妹子、香辣醬各200克,貴州糟辣椒300克,重慶麻辣火鍋底料100克,雞汁、蠔油各50克,高湯5千克),熬制10-20分鍾即可使用。
制作方法:
(1)牛肝菌切滾刀塊;土豆去皮切滾刀塊,焯水。
(2)鍋內入油,燒至五成熱時,倒入牛肝菌、土豆塊,炸至金黃色。
(3)鍋內入黃燜汁,倒入牛肝菌、土豆塊小火燜制入味,勾薄芡,出鍋裝盤撒香菜裝飾即可。
5
改良版小土豆燉鮑魚
特點:
大連活鮑搭配小土豆成菜,口感鹹鮮、軟糯。活鮑先帶殼蒸制4分鍾,可起到定形的作用,再燉制成菜一點也不縮,賣相佳。
原料:
十頭大連活鮑9個,小土豆1包(60克),青、紅椒塊各5克。
調料:
A料(鹽3克,雞粉1克,雞汁5克,草菇老抽4克,花雕酒6克),雞湯500克,色拉油1幹克(約耗20克),香蔥末5克。
制作方法:
(1)活鮑帶殼蒸4分鍾,用勺取出,洗淨去掉內髒。
(2)小土豆入五成熱油鍋,炸制金黃色撈出;青、紅椒塊過油撈出。
(3)取雞湯燒熱,入鮑魚、土豆、A料,大火燒開,小火煨15分鍾,撒青、紅椒塊和香蔥,出鍋即可。
關鍵:
鮑魚先帶殼蒸制,即可起到定形作用。
6
紅燒肉壓刀魚
原料:
刀魚500克,帶皮五花肉300克。
調料:
自制醬、冰糖各30克,二湯200克,蔥油12克,色拉油500克(約耗50克),鹽、老抽各2克,味精4克,花雕酒10克,芹菜葉3克,面粉15克。
自制醬做法:
將海鮮醬、辣妹子各250克,排骨醬、味達美醬油各300克,金標生抽450克,蠔油150克拌勻即可。
制作方法:
(1)刀魚制淨,切長7釐米的段,拍面粉,入六成熱的油中,炸至金黃色。
(2)帶皮五花肉去毛制淨,入蒸箱蒸20分鍾,取出改刀成2釐米見方的塊,入六成熱油中炸至金黃色。
(3)將炸好的五花肉墊底,碼上刀魚。
(4)鍋內入蔥油,五成熱時,入冰糖炒糖色,烹花雕酒,倒入自制醬炒香,加鹽、味精調味,加二湯、老抽,燒開倒入高壓鍋內,壓制18分鍾,(期間要晃幾次鍋,防止糊底)自然散氣,上桌後開蓋點綴芹菜葉即可。
7
知青寨子雞
特點:
從盛器上看是不是很有解放時代的感覺?不僅裝盤,此菜口味上,加了辣妹子、蒜蓉醬、糟辣椒,同時還加入了不少量的白醋,顏色鮮豔,酸辣可口,很受年輕人喜愛。
此菜試做後,口味不錯,但有一點,在雞塊滑油時可以炸兩分鍾至熟,這樣能減少在鍋中燉的時間。
原料:
草花雞400克。
調料:
A料(雞精、味精、鹽、胡椒粉各2克,白糖4克,雞汁10克,白醋50克),B料(蒜蓉醬15克,糟辣椒90克,小米椒、野山椒、香菜、辣妹子醬各10克),木姜子油20克,高湯700克,色拉油300克(約耗30克),姜末、蒜末各15克,燈籠椒6個,薄荷葉2片。
制作方法:
(1)草花雞幸殺制淨,砍成小塊;鍋內入油,燒至五成熱時,倒入雞塊滑油,撈出控油。
(2)鍋入木姜子油,下入姜末、蒜末炒香,下入B料炒香,待糟辣椒炒香後撈出辣椒,留湯汁,加入高湯,燒開加A料調味。
(3)放入雞塊,小火慢煮待雞塊熟透起鍋裝入容器,撒燈籠椒、薄荷葉上桌即可。
8
老鴨筍尖煨湯
特點:
湯清味美、營養豐富、鴨肉清香軟爛、筍尖清爽。
主料:
洞庭湖水鴨(十月鴨爲佳)1只(約1200克),陳年金華火腿50克。
配料:
特級幹筍尖250克、老姜50克、香蔥25克、茶油50克、特制清湯1000克、胡椒粒(整)10克、精鹽10克、湘霸香粉5克.米酒10克、安記雞粉5克、湯皇粉2克、勁霸哆哆米雞汁10克。
制做方法:
(1)老鴨去毛、內髒、洗淨斬件待用(十六塊)。
(2)鴨子冷水下鍋中火焯水,撇淨浮沫過涼洗淨。
(3)筍尖用30度溫水漲發1小時左右,至明軟,切段備用。
(4)鍋置旺火,放茶油燒香,下入老姜片,蔥節煸香,下老鴨煸炒2分鍾,加清湯入筍尖、火腿片至沸。撇去浮沫,用精鹽、湘霸香粉、白酒、安記雞粉、湯皇粉、勁霸哆哆米雞汁調味入瓦罐,移煨缸煨制8小時,出品加胡椒、蔥花即成。
9
宮廷臭鱖魚
一提起臭鱖魚,很多廚師想到的就是復雜的配料,長時間的醃制,有的地方還要用石頭壓制來入味,總之是步驟繁瑣。下面介紹的這款臭鱖魚制作簡單,而且制作時間只要48小時就可以了,其中最主要的一種調料就是長沙臭豆腐,加入了臭豆腐,鱖魚制作起來更加簡單快捷,而且風味絲毫不差於傳統做法。
原料:
鱖魚500克。
調料:
醃料(姜、小幹蔥各200克,小米辣椒80克,幹辣椒50克,草豆蔻20克,八角30克,桂皮15克,香葉5克,蔥、長沙臭豆腐各500克),姜片、蒜子、小米辣椒、幹辣椒、豆豉、豆瓣醬、蒸魚豉油、紅油各10克,高湯80克,料酒30克,青、紅美人椒各15克,青蒜末、美極鮮醬油、鹽、蠔油各5克,味精、雞精各2克。
制作方法:
(1)鱖魚宰殺制淨,加醃料拌勻,醃制48小時。
(2)將醃好的臭鱖魚洗淨入五成熱油中,煎至皮脆,出鍋。
(3)鍋入色拉油20克,放入姜片、蒜子煸香,加小米辣椒、豆豉、豆瓣醬、幹辣椒炒香,加高湯、料酒,加蒸魚豉油、美極鮮醬油、鹽、味精、雞精、蠔油調味,收汁裝盤。
(4)鍋內入紅油,下青、紅美人椒煸炒,撒在鱖魚上,上菜時,撒青蒜末即可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