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譜丨暖冬美食,沒有姜怎麼暖?

人類對姜的喜惡大致可以分爲兩類:

一類人覺得姜唯一的作用就是僞裝成肉塊、肉片、肉絲、肉丁、肉末、帶毛的肉皮、不帶毛的肉皮等等等等,讓吃到它的人痛不欲生。

而另一類人,簡稱“沒有姜會死星人”,他們覺得,前一類人肯定是吃姜的姿勢不對,姜這個好東西,你了解得太少啦!

生姜即良藥?

姜在中餐裏佔重要地位,古時與花椒、茱萸合稱“三香”,以後又與蔥、蒜並列爲三種基本調味元素。而在南粵姜與陳皮、禾木草被當作“廣東三寶”。

姜在諸多美食中的應用,皆因“祛寒溼”的食療效果上佳。

先說祛溼。雖說溼氣在夏天更容易滋生,但脾胃不好的人,體內的溼氣可不分季節,食姜是其中一種有效調理方法。姜可以解表化溼,準備五六片生姜(不用去皮)放入開水中,泡幾分鍾再喝即可。如果很難接受生姜水的味道,可以少量加點紅糖。

但需要了解的是,炒菜用生姜調味只能起到祛腥作用,化溼是不行的。當然祛溼也要注意日常調理,少吃油膩食物及涼性水果。愛吃生菜或大白菜的朋友,最好加點蔥姜一起炒,避免寒涼引發溼氣。

再說祛寒。姜屬於熱性,人吃了後容易上火。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適合冬天吃姜,相反對於一些體寒的人來說,冬天吃姜有助於驅除身體中的寒氣。無論是食生姜還是喝熱姜湯,都能讓人身體發熱,從而起到抵御寒冷、驅除寒氣的作用。

現代醫學也佐證了姜的妙用——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,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,促進血液循環,振奮胃功能,達到健胃、止痛、發汗、解熱的作用。除此之外還有抑制癌細胞活性、降低癌的毒害作用,可以起到防癌的功效。

晚上吃姜等於吃砒霜?

不知何時開始,“晚上吃姜等於吃砒霜”的說法已經攻佔了“僞養生”人羣,被奉爲金科玉律,但凡勸人吃點姜暖一暖的同時會緊接着來一句“晚上可千萬不要吃”,你追問一句爲什麼,人還會用看二傻子的眼光看着你,“姜要在早上吃啊,這都不知道?”。

其實,早上吃姜主要是爲了御寒保溫。對中國人這種火力不旺的體質來說,保溫就是最重要的養生,姜顯然能彌補受寒帶來的後患。很多老中醫早餐時用姜做小菜,就是爲了借助姜的御寒作用,這個御寒還包括對胃腸道的提前保護,避免因爲受寒而脾胃功能受損。

如果你是個脾胃虛寒,甚至腎陽虛的人,姜是必備的,最好每天做飯的時候都用到,包括晚餐,因爲以虛寒的體質,那點兒姜根本不可能導致人們擔憂的興奮和上火,如果去看中醫,醫生甚至會讓你把鮮姜曬幹變成幹姜,來提高身體的火力呢。

也就是說,食姜只分體質,不分早晚。如果你火力很旺,最近又在感冒,嗓子已經紅腫疼痛,或者皮膚上起了痘痘,顏色還發紅,姜自然要少吃甚至不吃,而且不僅是晚上不吃,白天也不適合吃。如果你脾胃虛寒,晚上食姜不僅不會等於吃砒霜,比姜更熱性的附子、肉桂都不在話下。

至於“冬吃蘿卜夏吃姜”的說法,也可同理論證,不多做論述。

怎麼吃讓生姜變美食?

姜是亞洲最古老的香料之一,但在美食上的用途可不僅限於此。

姜在各個地區及菜系的用法也不盡相同。新姜使用時無需去皮,適宜用炒、蒸或醃等方法;老姜切成姜末或姜絲;而寶島臺灣的“姜母鴨”則是用姜母燉老鴨冬季食補的經典。

姜母鴨

茶油沙姜雞

醋姜蛋豬腳

當歸生姜牛肉

在日本料理中,有專用的研磨工具把嫩姜磨成茸塗在魚或肉的表面用明火烤,稱爲“肉姜燒”;把姜切片或絲制成“醃姜”,口感清脆,酸甜解膩。

韓餐中很多菜都會用到姜,如“姜汁炒牛肉”,而著名“韓式泡菜”的主要風味就是仰賴姜和大蒜。

印度菜中酸辣醬、醃菜,尤其是咖喱更少不了姜,還會會喝煮甜姜茶幫助消化。而西方人更喜歡把幹姜或姜粉更多用在甜食或烘焙制品中。如姜味面包、姜餅等。

聖誕姜餅人

生姜檸檬芝士蛋糕

以上美味菜譜,都可以在方太生活家app搜索到哦!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