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找到了老上海三鮮鍋的靈魂

上海本幫菜裏,少不了一份什錦砂鍋,肉圓、魚丸、蛋餃、肉皮、粉絲、蝦各種食材之間的碰撞,充分凝聚了鮮味。

1843年上海開埠後,人口不斷集聚,經濟開始繁榮發展。餐飲業也隨之蓬勃發展,各類餐飲店鋪從十六鋪、豫園周邊到廣東路、福州路、浙江路、南京路、西藏路一帶,繼而又發展到蘇州河以北天潼路、河南北路、寶山路一帶。

五湖四海的移民也帶來了各種飲食方式,這其中就包括砂鍋,這一點從早期的上海報章我們就可以一窺究竟。這則《申報》1893年12月13日刊發的“四馬路新開月華樓”公告中就提到了“什錦火鍋”。

每至華燈初上,餐館酒肆皆座客常滿,樽酒不空

廣粵人士在上海開埠之前就已涉足浦江之畔,他們的飲食習慣也隨之對滬上餐飲產生頗爲深厚的影響。時至今日,什錦火鍋已變成上海人愛吃的三鮮砂鍋,無論是魚丸還是肉圓砂鍋,都離不開一個鮮字。

食材要新鮮,味道要鮮美,賣相也要新鮮

三鮮砂鍋通常以豬骨熬湯或是鮮雞湯配以粉絲和白菜墊底,上面依次擺放肉皮、筍、蛋餃、鹹肉片、肉圓魚丸等,講究一些的還可放入鬆茸。蛋餃和魚丸可以說是三鮮鍋的靈魂之處,一定要手工制作的蛋餃和魚丸才會有那驚豔的鮮味。

三鮮鍋的美味和顏值擔當

盤點的手工蛋餃皮都是用新鮮蛋液純手工制作,肉質緊實,除了鮮味還是鮮味。而薺菜魚丸則是有新鮮薺菜和無刺無骨巴沙魚,加入新鮮蛋清反復手工捶打而成。顏色翠綠自然,肉質鮮嫩,爽口多汁,無論顏值還是口感,都是高級料理的基因。

有了這兩味靈魂注入,再加上粉絲,火腿,筍片等,一鍋人間煙火味就成功了。

眼界無限,重新詮釋品牌主張

對上海來說,各種口味的三鮮鍋都可以被接受,海納百川的飲食風格與這座城市自由包容的基因一脈相連。但是經典的味道也許就是這味薺菜魚丸+手工蛋餃組合的三鮮鍋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