肋條肉,“排骨”邊的牛肉最有味

什麼肉嚼起來最有味?當然是排骨邊上的,燉出來,回味無窮,老少皆宜!

可憐巴巴地說,從牛的排骨邊剔出的肉——肋條肉,是一個被我們忽略的部位。

吃牛排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都知道西冷位於牛的外脊,眼肉的雪花十分漂亮,甚至牛腩就是牛的五花肉……說到肋條肉,則是一臉茫然,主動去了解並享用它的朋友少之又少,大多是在偶然的機會裏邂逅它的美味。

就像回力鞋的“牆裏開花牆外香”,近年來,伴隨韓式燒烤的一股風,肋條肉這一經典好部位稍微火了一點。

養在深閨人初識

肋條肉,英文名Intercostal,不過它的另一個名字RibFinger似乎更爲人熟知。

“RibFinger”中的“Finger”有多重含義:一方面是說帶骨的肋條肉,肋骨整齊排列,就像伸出的手指;另一方面則暗示它可以像手抓羊肉那樣吃,通常情況下,肋排整片做燒烤,吃的時候不用顧忌禮儀,直接用手抓。

最美莫過“骨邊肉”

肋條肉,俗稱“條肉”,剔自肋骨與肋骨之間的“珍饈美味”。

牛的肋扇比較大大,分成多個部位的叫法不同。靠近脊骨的叫牛小排,牛身上唯一需要全熟的部位,低溫慢炙6小時,切開來就是一道美味奇跡。

沿着肋骨往下,靠近前胸的部位又分爲肋排和胸肋排,此處,肋骨間的縫隙變大,顏值美麗、口感滋潤的肋條肉就充斥在它的間隙。

天生麗質難自棄

剔下的肋條肉呈長條狀,國外進口的肋條肉,會將幾條放在一起包裝,但這樣不易包裝盒烹飪,於是,成品進一步切成小長條或者長片狀。

骨邊肉的滋味,直教人魂牽夢縈。

清湯一抹醉人意咱國人愛燒湯,肋條肉更適合清燉,清湯和咖喱,比之牛腩、牛尾等傳統部位,也是它的拿手好戲。不誇張的說,清湯寡水,料酒鹽巴,肋條熬湯,回味綿長。

提到韓式燒烤,肋條肉更是一道重頭菜,骨邊肉賦予其勁道口感,加之雪花間自帶的奶香氣,在煙火繚繞的熱力作用下,氣泡在紅潤的肌肉與白色的油花間“吱吱”作響,回歸原始,觸動彌漫在基因裏的肉食情結。

家常菜——清燉牛肋條

配料:肋條肉500g、鹽、胡椒粉、蔥、姜、蒜、八角、料酒適量

Step1肋條肉解凍後,切成3釐米見方的牛肉,蔥切段,姜切片,蒜拍散,備用。

Step2肋條肉放入盛有清水的鍋中,燒開,撇去浮沫,肉撈出,湯備用。

Step3大火熱鍋,放入少許油,加入蔥段、姜片、蒜,把焯好的牛肉放入,加料酒、醬油和沒過牛肉的湯。

Step4水燒開後,加入鹽和胡椒粉調味,轉小火燉煮1個半小時至肉爛湯濃即可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