爲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日本咖喱? 各國咖喱口感大對比

據日本農林水產省《2008年咖喱產業報告》稱,日本一年生產25.6萬噸咖喱,產值高達100億。除了咖喱米飯以外,日本到處可見咖喱豬排,咖喱烏冬,咖喱面包,以及各種咖喱味的零食。

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做咖喱,人人喜歡吃咖喱。還有一份調查稱,對六成的日本人來說,每周吃兩次咖喱是可以接受的。

咖喱到底源自哪裏?

咖喱(kulry)專有名詞,是從“kari”演化而來的,印地語叫kuri,在印度使用英語的地區(即印度南部),kulry是一被英語化的拼法,在南印度TamilNadu省KULRY則被拼爲KALRI,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、或是面包的一種主食。咖喱在泰米爾語(Tamilword)是指一種醬,是在南印度的多種菜餚的綜合,用蔬菜或肉類做成且經常與米飯一起食用。咖哩這個詞已經被廣泛的使用,特別是在西半球,幾乎任何加有香料的,加有醬料的菜餚或帶有南亞和東南亞洲風格的菜餚都叫做咖哩。

咖喱香料

咖喱起源於印度,但是平時我們所使用的咖喱粉,在印度卻沒有。現在我們所說的“咖喱粉”是在英國研制而成的。當時咖喱被傳到英國,因爲每次制作的時候都要調配各種香辛料,所以,可以簡單制作咖喱佳餚的“咖喱粉”就應運而生。

咖喱歷史傳播路線

日本咖喱傳奇誕生

據說在19世紀後期,咖喱由英國傳到日本。

↑而當時的咖喱是用在英國研制的咖喱粉,與小麥粉調配出的粘稠狀咖喱菜餚,屬於高檔西餐。

到了1872年,由教學堂主人出版的記載了咖喱制作方法的《西洋料理通》一書問世,使更多的廚師掌握了其制作方法。了1872年,由教學堂主人出版的記載了咖喱制作方法的《西洋料理通》一書問世,使更多的廚師掌握了其制作方法。

1926年,好侍食品開始在日本銷售粉末狀的咖喱粉。到了1960年,好侍食品開始銷售由咖喱粉、油脂、小麥粉、及其他成分組成的固體咖喱塊,從此,先將肉類、馬鈴薯、胡蘿卜、洋蔥翻炒,再水煮後將咖喱塊添加進去的制作方法被普及推廣。由於吃咖喱飯的同時還可以將肉類和多種蔬菜一同享用,所以這種即健康又營養均衡的菜餚在日常中普及,也給日本人的飲食文化帶來了重大影響。

1950年日本最初的固形咖喱塊登場這貨長得像火柴盒,但卻是最初的咖喱模樣!

精致的外形,與現期的咖喱包裝相似

最初的咖喱種類,是以咖喱粉、油咖喱、咖喱塊爲主。隨着時代進步,煮咖喱變得越來越方便。以往要曬幹磨粉(咖喱粉)再混配、調味,咖喱粉才能再進行煮食。現在固體的咖喱塊甚至加熱即可進食的包裝咖喱已隨處可見,並成爲了現代人的咖喱種類首選,隨時隨地即可享受美味。

咖喱一直走在演變的路上

隨着時代的不同,咖喱的逐漸演變,發展至今已逐漸以”咖喱塊“的形式作爲主流,替代了咖喱粉的使用。現代人的都市生活,咖喱塊的發明和使用更方便快捷、配料齊全、更加營養和健康、可在家自行烹飪、隨時享用的美味食品。

獨立密封包裝的咖喱塊

取用方便、分量更可控制

咖喱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制成的醬料,常見於印度菜、泰國菜和日本菜等,咖哩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爲主流的菜餚之一。

印度特色咖喱泰國咖喱日本咖喱

咖喱一直走在變化的路上,每個國家均由獨特的口味特色,到底哪一款適合你的口味呢?

申請日本G30留學可詳細諮詢【行知學園】

微博@行知學園日本

微信@行知學園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