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導報東瀛歲月
日本超市的蔬菜種類,總是那麼少。近年來,旅居的外國人多了,超市也呈現出了多一些色彩。香菜、空心菜、百合根,那都已經相當普遍,有時還能遇上茭白和萵筍——在一些農協的小店,叫着日本的名兒,比如萵筍叫山海蜇。
前日我在超市買了一盒“四川兒菜”,依稀覺得那形狀像是從前在重慶大人吃的青菜頭——湯裏很多青菜頭,微苦,大人卻都說清香甘甜。那青菜頭就是用來醃榨菜的。
我將它拍照放上微博,問這是什麼呢。有人說,就是榨菜,有人說,不是榨菜,有四川籍友人寫道:兒菜炒臘肉絕配,也適合做泡菜。
我的重慶籍媽媽給我的大概是標準答案:四川兒菜是用來做榨菜的那個大青菜頭的一種,只不過是大頭上長了好多個小小的嫩的,不用刀切用手扳下來煮了好吃,所以叫兒菜,很容易熟,用肉湯煮了更好吃。
一個“四川兒菜”引發了不少留言討論,有人說“這就是醃制鹹菜的大頭菜”,有人說“查了一下居然有這麼多名稱:兒菜、超生菜、背兒菜、抱兒菜、娃娃菜、母子菜、南充菜、子持高菜”……還有人檢索出日本對它的介紹:由福岡開發出的新品種,十幾年前從福岡開始銷售。營養豐富。此外還有四川兒菜、祝蕾是它的同伴。
日語名字裏最美的是這個祝蕾,兒菜收獲於早春二月,倒像是喜慶新春的花蕾。
十分期待日本超市還可能出現米莧、薺菜、馬蘭頭、草頭,以及各種翠綠新鮮的帶有我們童年滋味的蔬菜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