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仿葷素菜“騙的不是嘴巴,是健康!

當吃素成爲一種流行時尚,“素菜葷吃”也就堂而皇之登上了餐桌,如糖醋素雞、鮑汁排骨等,甚至頂上了美味、營養、減肥、高雅種種光環。

論實質,仿葷素菜就是用非動物性原料,加工制作出與葷菜的外形、色彩、口感甚至口味都極爲相似的一類素菜。通常我們熟知過的,包括用生面筋、藕、溼澱粉等原料代替豬排骨制作的茄汁“排骨”,用面筋、豆腐皮、土豆、山藥、豆腐等制作的素雞、素鴨、素蝦仁。隨着廚師技法的純熟,“騙騙嘴巴”倒是沒問題,但身體會不會吃不消呢?

真要把素菜做出肉的味道,原料自然要選好了,不光形態上要求能做到多種多樣,自然口感也需與衆不同。一般來說,這些原料都差不到哪裏去,價格上也不會便宜。豆腐、魔芋、香菇、冬筍等常用的原料,都含有蛋白質、不飽和脂肪酸、糖類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不含或僅含少量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。健康的素食,按理不會讓身體吃虧,還能低脂低熱量,可不就該“紅”嗎?

且慢點下結論。

仿葷素菜的原料是植物性食物,但出來的成品不見得就能與“低脂低熱量”畫等號。看看,100克素雞含12.5克脂肪,提供194千卡熱量。而同等重量的雞肉含9.4克脂肪和167千卡熱量。100克素蝦含50克脂肪,568千卡熱量,同等重量的蝦仁,僅含0.7克脂肪和48千卡熱量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

這就要說到制作過程了。仿葷素菜要做出食材以外的口感,自然少不了蔥、姜、蒜、辣椒、香菜、花椒、八角、料酒等有一定刺激性的原料幫助進行調味,還有色素的功勞。制作魚香“鮮貝”時,會用到蔥、姜、蒜、辣椒、料酒等調味料。另外,爲了實現口感,更接近葷菜的特點,做的時候避免不了高油。甚至很多原料還需要再次過油,油脂含量及熱量也會倍增,如此以素代葷並不健康。

很多人做過香炸魚排,如果使用山藥代替魚排,過程就是這樣的:將山藥制成生坯後,入鍋炸到酥香,撈出備用。用各種調料調出星星點點魚的味道後,還可能需要過油。即便是植物油,油炸依然是一種不健康的烹調方式,應盡量避免,更何況兩次過油呢!

添加劑是健康的大敵。最常用的大豆制品仿葷菜,只有添加相應的食用香精才能實現。越是追求與葷菜接近,就越是背離了健康的初衷。
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提出,以植物性素食爲主的膳食模式值得推薦,動物性食物中的營養也是身體健康的有益補充,魚肉蛋奶適量搭配,才是既“飽口福”又兼顧身體需要的“明智之選”。

更要命的是,在油煎油炸的過程中,食材還很容易損失B族維生素、不飽和脂肪酸,甚至產生反式脂肪酸、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質。特別是市場上流通的一些仿葷素菜的冷凍半成品,比如脆皮素鴨、素叉燒、素魚等,營養流失得更加厲害。

所以,葷素不配得動真格的,仿葷素菜不能多吃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