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蔬菜紅花苗高效栽培關鍵技術

特色蔬菜紅花苗高效栽培關鍵技術

紅花(CarthamustinctoriusL.)又名草紅花、紅蘭花、黃蘭花、川紅花、魏紅花、杜紅花、刺紅花、菊紅花、懷紅花、紅花尾子等,爲菊科(Compositae)紅花屬(CarthamusL.)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[1];爲長日照植物,喜陽光充足、溫暖幹燥,耐旱、怕澇,生長周期短;根系發達,對環境適應性強,是一種抗旱、抗寒和耐鹽鹼的植物[吉山花瑤]。紅花在很多國家均有栽培,如瑞典、印度、澳大利亞、德國等。早在漢代已引入我國,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歷史,主要分布於新疆、河南、四川、雲南、山東、浙江、河北、江蘇、安徽等地。

紅花全身是寶,是一種集藥用、食用、油用及飼用爲一體的多用途特種經濟作物,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資源[吉山花瑤]。歷代醫書及《本草綱目》中均有記載,紅花幹燥花入藥,性溫、味辛,入心肝經,具有活血通經、散瘀止痛的功效,對預防和治療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心肌梗塞和腦梗塞有較好的療效。

紅花不僅具有藥用價值,還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,關於紅花苗菜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報道。明代王象晉的《羣芳譜》中記載:“其子五月收採,淘淨搗碎煎汁,入醋,拌蔬食,極肥美”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“紅花,二月、八月、十二月皆可以下種,雨後布子,如種麻法。初生嫩葉、苗亦可食。其葉如小薊葉”。紅花幼苗除含有一定量的黃酮、多糖、腺苷外,還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氨基酸、黃色素、維生素、可溶性蛋白、礦質元素等。紅花幼嫩的地上部分可炒食、涼拌或做湯;紅花胚莖也可食用,其風味像綠豆芽。紅花苗菜生長周期短,營養豐富,口感好,是一種綠色、安全、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品種。

近年來,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,紅花苗菜作爲健康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,發展前景廣闊。紅花苗菜老少皆宜,能起到健康防病的作用,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和很好的經濟價值。紅花苗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對於發展紅花產業、食品產業和地方經濟均具有重要意義。現將紅花苗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總結如下。

1種子處理

紅花苗菜以種子繁殖爲主,播種前要篩選優質種子,選用純度高、整齊度好、顏色潔白純正、籽粒飽滿、無病菌感染和蟲卵的種子,去除秕粒、小粒、蟲蝕籽和破損粒,保證發芽率和種子純度均在95%以上。播前曬種1~2d,可有效減少種皮上的有害微生物。

紅花種子的種皮堅硬,吸水緩慢。爲了促進紅花苗菜快速出苗,保證出苗整齊,播種前需進行浸種催芽。具體方法是將種子置於50℃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5min,之後在常溫水中浸種8~10h,種子吸足水分後撈出攤開晾幹即可播種。紅花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是25℃左右。幼苗期間,紅花具有耐寒和耐霜凍的特性,通常在-5℃的寒冷條件下仍可以存活。

2選地整地

2.1選地

栽培紅花苗菜應選擇光照充足、無樹木遮擋、地勢高燥、土層深厚、肥力中等、排滲水良好的輕黏土和砂質壤土地塊種植爲宜,不宜在重黏土、低窪積水、過度肥沃以及含鹽量超過0.4%的土壤上種植,否則會影響紅花苗菜的生長發育,也較易引發病害。紅花忌連作重茬,連作易引起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不足、病蟲害嚴重,造成紅花苗菜經濟性狀變差,單產下降,品質變劣。生產上多與禾本科作物、豆科作物、薯類作物、蔬菜等進行輪作倒茬,輪作周期一般以3~4年爲宜。

2.2整地

深耕整地,耕深達到25~30cm,可改良土壤結構、增強土壤透性、保肥蓄水,爲紅花苗菜吸收養分和水分創造良好的條件。在播種前將地塊深翻1遍,清除田間雜草、枯枝落葉、植物根系、石塊等;再犁耙1次,使土壤細碎疏鬆,減少病原菌傳播。土地整平耙細後做畦,畦寬1m,以待播種。四周挖排水溝,便於排水。

3播種

3.1播種時間

適宜的播種時間、播種方式和播種量可提高紅花苗菜的產量和質量。紅花種子無生理休眠特性,容易萌發,平均氣溫達到3~5℃和5cm地溫達5℃以上時即可播種,發芽適溫爲15~25℃,種子壽命爲2~3年。紅花苗菜播種主要有春播、秋播、冬播等。紅花苗菜在各地均可種植,可根據各地的地理環境條件、氣候條件和生產情況選擇紅花苗菜的最佳播種時期,從而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。紅花播種宜早不宜晚,適期早播可以提高產量,也可防止炭疽病和紅花實蠅的危害。

3.2播種方式

紅花苗菜播種方式有條播、點播和撒播等,以條播爲宜,用種量爲60~75kg/hm2。條播時,按行距15~25cm開深3~5cm的淺溝,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,然後覆土厚1~2cm,稍加鎮壓即可。對於土壤疏鬆、氣候幹旱、墒情不足的地區,播種深度要適當增加;土壤黏重、溼潤的地區,播種深度可稍淺些。紅花苗菜要合理密植,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,提高產量,保證其增產增收。播種後澆水,土壤溼潤的地塊可不用澆水。如果溫度適宜,春播後7d左右發芽,秋播後7~14d出苗。

4田間管理

4.1施肥

栽培紅花苗菜時,合理施肥十分重要。播種前,需施足底肥;每次採收完後,進行追肥,以氮肥爲主,配施鉀肥和磷肥,以保證紅花苗菜的產量和質量,延長其採收時間,增加採收次數。若肥力供給不充足,植株很容易纖維化,影響其口感。

4.2灌溉與排水

種植後要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中耕除草,並結合紅花的實際生長需求進行排水或灌水。紅花苗菜根系發達,耐旱忌澇,能從土壤深處吸收水分,應遵循不旱不灌的原則。田間水分過多,會導致根腐病、葉斑病等的發生;水分過少,會導致植株產量和質量下降。爲增加產量,應保持一定的土壤溼度,遇幹旱要適當少量多次澆水,嚴禁大水漫灌。雨季來臨前,則應挖好排水溝,保證田間雨後無積水,以減少病害的發生。灌溉一般在早上或傍晚進行,忌大水漫灌、串灌,切記“午不澆園”。

5適時採收

紅花苗菜的採收時間對其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。當植株長到15~20cm時可進行第一次採收。第一次採收可適當早些,以促使植株分枝的形成,增加以後的產量;若採收過晚,一部分植株會出現現蕾開花現象,降低紅花苗菜的總產量和品質。一般10~15d後可進行下一次採收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