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小看任何一個“包菜”,長大後就嚇哭你

最近我發現,當花不能太普通,要麼好看、好吃、好砸人,要麼讓人感到害怕。這不,今天就來講一種提起它的名字就讓人瑟瑟發抖的花。

來賣個關子,你來猜一猜:

它沒開時就像一個包菜,毫不起眼。但等它一開花,嚯,感覺全身都想吃了你!

它就是

👇

大花草

大花草

01

老藤上面長“包菜”

想要找到大花草並不容易,自然攝影師鍾鑫爲了找到它可費了一番勁。

在馬來半島未被破壞過的東南亞雨林裏,低海拔平原被龍腦香科和豆科的高大樹木佔據,林下陰暗溼潤,草本植物不多。中高海拔地區因水汽凝結,常年多雨霧而形成雲霧林,樹幹上覆滿苔蘚、蕨類和蘭花,地面是厚實的腐殖質層。

我們目前所在的山地雨林,海拔在雲霧林和低地雨林之間,兼有兩者的一些特點,又隨着地勢起伏變化萬千。

昨天剛下過雨,地面到處溼滑泥濘、坑坑窪窪。被烈日薰蒸後,雨林裏悶熱難當,行進也很困難。

繞過幾棵高大的龍腦香樹,向導忽然停下來,回頭讓我們稍等,隨即爬上路邊矮坡,一頭鑽進坡邊林子裏。不多時,他的呼喊聲傳來。我們循聲而去,走了十來米,只見向導正一臉遺憾,指着一根粗壯的老藤搖頭。

那老藤離地不到半米高,上面長着五六個“草球”,它們大小不等,小的如拳頭,大的如包菜,以深褐色爲主,有些露出動物般的肉質光澤,有些頂上的花紋特別像某種獨角仙的鞘翅——是我們要找的克氏大花草!

大花草幼體,不是所有的花苞都能順利長到開花。

一根崖爬藤上寄生的克氏大花草幼體,花紋像某種獨角仙的鞘翅。

我心底裏一陣驚喜,又不免一陣遺憾,來得不巧,這些都是幼體,還沒開花。

02

看花純靠撞大運

大花草,就是俗稱“大王花”的奇葩,以世界上最大的花而馳名四海。全世界已知有30多種大花草,全部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,從馬來半島、菲律賓,到蘇門答臘島、婆羅洲、蘇拉威西一直到新幾內亞島都有分布。

盛開的克氏大花草,這朵直徑約60~70釐米。2007年曾有學者找到過直徑112釐米的克氏大花草,甚至超過了阿諾德大花草的記錄。

它們沒有葉子,也幾乎沒有莖,寄生在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的莖上——也就是我們看見的老藤。一棵大花草只有一朵花,花幾乎是其生命體的全部。

這一朵花通常碩大無比,最大的阿諾德大花草平均直徑超過1米,最小的貝氏大花草直徑也有12釐米,堪稱植物界的奇觀。

阿諾德大花草

時常有媒體報導,我國雲南西雙版納有“大王花”,其實那是寄生花,跟大花草同科不同屬,跟大花草比,花瓣數量多,直徑更小,只有6~8釐米。攝影:餘天一

不過,大花草從生長到開花一般需半年至數年,花期卻只有短短一星期,隨後就迅速成熟腐爛,能不能看見花期的大花草,純粹靠運氣。看來,這次我們運氣不佳,來早了幾周。

枯萎的大花草

03

大花草到底有多臭?

正當我嘆息懊惱時,向導衝我們狡黠一笑,隨後透露——原來,這片林子不止一個地點有大花草!向導這一頓操作,讓我們的情緒瞬間從低落轉爲狂喜。

緊跟“戲精”向導的步伐,繼續沿小徑穿行。20分鍾後,向導一聲歡呼,隨着他讓開身形,一朵正處在花期的克氏大花草映入眼簾。

於是,

我和克氏大花草激情合影了!

👇

這是一枚鮮紅而碩大的花朵,直徑大概60~70釐米。整朵花上長滿了白色斑紋和紅棕色絨毛,在綠色的雨林裏極其醒目。

花瓣一共5片,中間的圓形“蕊盤”內長着刺毛,這些刺並非雌雄蕊,只是用來吸引昆蟲的。雌蕊或雄蕊長在蕊盤下方,從上面看不見。

克氏大花草的蕊盤。每種大花草花間“蕊盤”上的附屬物,以及花瓣上的紋路都不一樣,並且不同種的大花草生長的區域常不重疊,因此有經驗的當地植物學者能輕鬆分辨各種大花草。

此刻,讓我們來驗證一個長久以來的傳說:傳聞大花草開花時會散發出腐肉的氣息,吸引遠方的食腐昆蟲前來傳粉。

我鼓起勇氣,猛吸了一口氣——嗯?什麼味兒也沒有啊!再把鼻子湊到花冠上使勁嗅,才聞到了千真萬確的——蘑菇味?!!

是的,不是腐臭味,而是一種典型的菌類氣味,並且稍微遠一些就聞不到了。

04

你長這麼好看,一定想騙我吧?

爲什麼大花草不臭呢?

我猜這裏昆蟲多,很可能光靠外表和物理構造就夠了,用不着化學力量助力。比如眼前這朵克氏大花草,花上的紅棕色絨毛和白色斑紋,從形態上模擬了腐肉和脂肪,對林下逡巡尋找產卵地的食腐昆蟲來說,絕對是莫大的誘惑。

大花草吸引了很多昆蟲

整朵花如同一個凹陷的巨大碗盆,雄蕊或雌蕊就藏在碗中央的蕊盤下面,落入碗中的昆蟲,需要經過一番周折,粘上或送入花粉才能離開。這一套特殊結構已經足夠傳粉所需,沒必要再耗費能量散發腐臭氣味。

還有一種可能是:在花期將要結束時,大花草“知道”自己可能傳粉失敗時,才會動用化學武器拼死一搏。

這一套由大花草精心編織的騙局,被生物學家稱爲“產卵地欺騙”。誘使食腐昆蟲們熱情付出,滿心以爲替後代找到了一片腐肉樂土,卻不知自己將卵產在了一朵即將凋萎的花上,還爲其傳遞了花粉。

大花草傳粉過程示意圖

繪圖:鄭秋暘

盡管能騙食腐昆蟲給自己傳粉,但大花草的繁殖大業依舊算得上困難。它們開花周期長,花期卻很短,且一般爲單性花,分雌雄。這意味着只有當一片林子裏,同時有雌雄兩棵大花草開放時,傳粉昆蟲才有可能把雄花的花粉帶到雌花的柱頭上。

我們圍着這朵難得的大花草拍攝了半個多小時,才起身離開。返程還需要穿越10公裏悶熱的雨林,但我內心滿足而幸福。

05

護花使者有錢賺

在人類改造環境、雨林被鯨吞蠶食的過程中,大花草面臨着很高的滅絕風險。因爲它高度依賴特定的亞洲熱帶雨林環境,只寄生在幾種崖爬藤上。並且作爲寄生植物,大花草的人工種植也非常困難,僅有印度尼西亞的一家植物園,前些年才終於實現了從種子到開花的人工繁殖。

不過在大花草的命運裏,也有不少值得慶幸的亮色。我在野外見過三次大花草,每次所見的,都被當地民衆自發保護着,每一朵花、每一個羣落都被精確定位。他們保護大花草的原因很簡單:能給他們帶來收入。

在馬來西亞某地,付費才能看到大王花

我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的婆羅洲看普氏大花草,每人要付給村民30馬幣(約48元人民幣);第二次是在馬來西亞沙巴洲,看凱氏大花草,付了20馬幣;這次看克氏大花草,平均每人60馬幣,還不算我們一路上的吃住消費。

婆羅洲的普式大花草,花紋好看,幾乎沒有氣味。在我的對照之下,可以看出普氏大花草直徑比克氏小不少。

盛開的凱氏大花草。根據我的親身體驗,我看過的這三種大花草都沒有腐肉臭味。

而當天,這一朵花至少有兩個團隊20人來觀賞。大花草的生長繁殖高度依賴環境,也就意味着必須留存一片連續的雨林。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、無法閉門在家中欣賞的世界,像我這樣的人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,不遠萬裏、跋山涉水來觀賞。那麼對當地居民來說,保護就是順理成章的事。

成功保護一個物種,當然需要基於科學的調研、妥善的規劃實施。從長遠來看,更需要得到當地民衆的支持,使他們能從保護中獲益。

願這世界上最壯觀的花,能永遠盛開在亞洲的熱帶雨林裏。

您開的這花,我看着好害怕

撰文、攝影|鍾鑫

微信編輯|謝爽

本文原載於《博物》雜志2020年6月刊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