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香港人有夜宵文化,日本人有深夜食堂情懷。開在深夜的那些小酒館既是日本人生活習慣的體現,也是收藏百姓喜怒哀樂的地方。就像日本電視劇《深夜食堂》老板介紹的那樣:結束了一天工作、匆忙往家趕的人們像是還有什麼沒做完一樣,都繞個道兒來到深夜食堂。
日本深夜食堂,客人愛坐老地方
成人的世界裏競爭殘酷而激烈,往往到深夜時分,才顧得上想想人生的煩惱、隱憂。這時候,日本人往往都會去“老地方”——常去的小酒館、餐館、酒吧等地方小酌幾杯。店裏有愛吃的食物,熟悉的老板和同樣愛聊天的人。這些人白天忙碌在各自的生活軌跡和世界中,夜晚相聚於此。大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,這種剛剛好的距離,讓彼此多了些“同是天涯淪落人”的惺惺相惜,在暖心又暖胃的地方,讓自己從生死疲勞間稍微解脫一下。
日本商家都很重視“常聯桑”,就是老主顧的意思,他們不把做生意僅僅看成錢財的交易,更是一種人際交往,更傾向於和顧客建立“長久的信賴和友誼關系”。店鋪的生意80%是熟人生意。他們並不着急擴大店面規模,而是從一開始就注重同來店的客人建立良好關系,“細水長流”“流水的時代,鐵打的老店”,這些才是日本商家最看重的東西。
同商家一樣,日本普通人的習慣也是一旦喜歡上一家店,就會一直去,甚至每次都坐同一個位置,久而久之,成爲個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。各種行業、各種身份的人都因爲喜歡這家店,所以坐在了一起。有人獨自淺酌,有人和老板開心談笑,有人品味美食……大家彼此並不相擾,既自得其樂,也能“衆樂樂”。
店鋪簡單人氣旺喝酒聊天談煩惱
深夜食堂文化主要分爲兩部分,一種是解憂的居酒屋,一種是飽腹的拉面館。
居酒屋多開在背街裏巷,門面不大,店內四五張桌子和一個吧臺,加上老板一共才四五名店員。店裏只提供簡單的飯菜和小吃,以及各種酒類。居酒屋一般是晚上六七點開門,一直營業到深夜一二點,牆上掛滿菜單和很有時代特色的海報(如山口百惠當年的海報等)。店內不常播放音樂,此起彼伏的是顧客們的交談聲、碰杯聲,還有店員們給廚房大聲報菜單的聲音。居酒屋老板一般都是大廚,基本身不離廚房,在店內招呼客人、跑堂的都是住在附近打零工掙生活費的大學生。簡單的店鋪,卻是日本夜晚最熱鬧和最有人氣的地方。
深夜營業的拉面店倒並不是一個“喝點小酒解解憂”的地方,而是純粹填飽肚子。拉面店主要開設在國道沿線及下高速路的地方。那些開着大貨櫃車、冷鏈車等物流行業的司機,一般都從夜間開始上班。一個人在夜裏開着貨車長時間奔跑於空寂無人的國道上,吃飯很成問題,拉面店最初就是爲了方便這些人就餐而開設的。由於長途的寂寞,司機們就餐時更喜歡感受熱鬧的氣氛,因此拉面店無論多晚,都會在店內不停播放當下最流行的歌曲。
拉面店一般店面較大,店內桌子數量也在10張以上。每天從下午六點開始營業至凌晨三四點。店鋪夏天給客人提供免費的冰鎮大麥茶,冬天提供免費熱茶。拉面店的菜單很豐富,僅拉面就包含了叉燒拉面、蔬菜拉面、海鮮拉面、日本味噌拉面等,還有很多人愛吃的烏冬面、蕎麥面米飯、餃子、簡單的炒菜等。日式拉面卡路裏很高,但對於外出奔波的人羣來說,無論冬夏,一大碗熱乎乎的面,不僅溫暖了身體,也安撫了心靈,拉面店也因此經久不衰。
版權聲明:本文爲《》原創,未經授權謝絕轉載。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