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|豆面配油糕,財運步步高

將幹豌豆上磨子拉下,簸去皮,弄成瓣子,再灑上少許溫水,攪拌好,使半潮,結成疏鬆的塊壘狀後揉開,上磨子磨成細面,這就是豆面了。

給豆面裏加入適量的蒿籽兒面(有的是給加入囫圇蒿籽兒),作爲黏合劑,攪拌均勻,用溫水和起,捏成碗口大小的一個個圓坨,抹上素油放起來,過兩三個小時就可擀了。

擀豆面的面朋,不能用豆面,必須用淘洗好的黃米,半幹後,上碓子搗成二細面,晾幹後用。也有用上好的玉米面做面朋的,但不如黃米面好。

擀豆面需要特長的和一般的兩種擀杖。在閃光發亮的紅油坑或大案板上進行,把一坨坨豆面擀成麻紙薄厚的一大片,然後折疊起來,用特制的切面刀(長條,兩頭帶把的拔面刀,一般人家都有)切成如雙線粗細的絲條,抖開整好,弄成一垛垛的把子,就可煮着吃了。

鄂爾多斯南部地區的農牧民,在擀豆面用的豌豆瓣裏,攪入適量的大豆瓣、青稞米、麥子或黃米(作爲黏合劑的蒿籽兒自然不能少),爲下來的面叫雜面,同擀豆面一樣,擀出來的面絲條也叫雜面。它比盡豆面要筋堅、光滑、綿軟,但味道沒有豆面醇濃。

豆面和雜面的做法與吃法相同,都是待鍋裏水爆歡之後,將剁好的豆(雜)面把子抖開下進去,煮熟後撈到碗裏,將事先熬好的肉臊子湯澆進去,調起來吃,味道殊異,香美無比,是高原人民招待高朋貴客的首選美食之一。紅白事務上,多以豆(雜)面爲主。因爲事先擀好放下,到時做起來遠比蕎面省事得多,吃起來也更美氣,更有講究,人見人喜。

吃豆(雜)面多以油炸糕作爲搭配,尤其是紅白事務上,更不能離,吃油糕豆面,被視爲一種福氣——一種經得起烤煉的天長地久的厚福。如:

長長的豆面炸油糕,

一看見卿就由不住笑。

長長的豆面軟軟的糕,

長長地記你一輩子好。

南部區的農牧民在給客人吃雜面時,除了油炸糕外,還要給配上一盤鮮蔥絲,調到湯面裏,別是一番滋味。吃過之後,會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