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銘傳家宴蘊鄉愁 文化一脈兩岸“同味”

“肉肥魚鮮燒豕魷,瓊林答客待羣儔。”當安徽的土豬肉與臺灣的墨魚發生“碰撞”,墨魚的鮮美沁入豬肉中,豬肉的油脂滋潤着墨魚,二者相輔相成。這一刻,兩岸之味在味蕾“相匯”,鮮香同時溢滿脣齒。這是劉銘傳家宴中的一道菜,名爲“墨魚紅燒肉”。

兩釐米見方的五花肉煸炒出香,合着蔥段、姜片、八角、香葉,繼續煸炒出油,烹入花雕與老抽提味染色,倒入開水小火煨燉,美味交給時間。90分鍾後,焯過水的“緊致”墨魚入鍋“亮相”,在翻動中裹滿肉汁燒至入味,最後用蔥花點綴,烘託出“醬紅叢中一點綠”的氛圍之感。

劉銘傳是安徽合肥人,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,臺灣省首任巡撫,被稱爲“臺灣近代化之父”。據安徽餐飲研究會副會長胡建東介紹,劉銘傳在臺灣時就常用家鄉紅燒肉和寶島特產墨魚組合待客,他在此基礎上帶領團隊挖掘歷史資料,並在劉銘傳後人的支持下,融合兩岸地方特色佳餚,設計打造了劉銘傳家宴系列菜餚。

安徽餐飲研究會副會長胡建東說:“我們繼承了徽菜菜系和江淮菜系的傳統做法。在創新方面,我們緊密結合劉銘傳故鄉的地域文化、傳統文化、鄉賢文化,在豐富菜餚的文化底蘊和品質內涵上下功夫,做文章。”

當劉銘傳家宴喚起鄉愁的同時,傳承與創新也正拓寬着徽菜飄香之路。胡建東說,今後,將繼續做好徽菜這篇大文章,歡迎臺胞來安徽作客,品嘗安徽菜餚,追尋故鄉口味,通過美食架起兩岸舌尖文化之“橋”。

胡建東說:“這些年我和我的廚師團隊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,對餐飲飲食文化多樣性的期待,不斷開發出新品牌。一是與地域文化相結合;二是與名人文化相結合;三是與生態文化相結合;四是與養生文化相結合。歡迎臺胞來安徽做客,品嘗安徽菜餚。”

劉銘傳五世嫡孫、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說,劉銘傳作爲深受海峽兩岸民衆敬仰的民族英雄,也是皖臺交流的橋樑和紐帶。打好“銘傳牌”,用“銘傳宴”來接待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,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。

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說:“劉巡撫的家裏面原始保留一些菜,我們提供的都是劉府真實的家宴,再加上一個與時俱進,臺灣有的好的菜餚也可以添進來,飲食文化也可以交流的。第三個推動兩岸交流這還是一個主題,它的宣傳它的文化可能更重要一些,菜餚的品種是基礎,弘揚它的文化現實中最有意義。”

張俊儲瑋瑋安徽合肥報道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